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仪是水质监测中的关键设备,其准确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水质数据的可靠性。为了确保COD测定仪的持续准确运行,定期清洗和维护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判断COD测定仪是否需要清洗呢?以下是几个关键的判断依据。 一、观察仪器表面和内部 1、仪器表面:首先,使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COD测定仪的表面,检查是否有灰尘、污渍或化学试剂的残留。特别是仪器表面上的比色皿、样品池等部件,这些地方容易积聚污垢,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仪器内部:虽然内部情况难以直接观察,但可以通过检查仪器的测量室和反应室来间接判断。如果发现测量室和反应室内壁有明显的沉积物或残留物,说明仪器内部可能已经污染,需要进行清洗。 二、校验仪器准确性 1、标准液测定:企业可以将COD标准液稀释到不同浓度,然后分别进行测定,校验仪器是否准确。这种方法可以校验仪器整个量程范围的准确性。如果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差较大,可能说明仪器已经受到污染或磨损,需要进行清洗或校准。 2、水样比对: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将标准液稀释至刚测定水样所得到的数据浓度值(近似即可),然后进行检测。如果检测结果和稀释的浓度值不符,可以初步判断水样的检测值可能不准确,仪器可能存在污染问题。 三、试剂更换与管道检查 1、试剂更换:重铬酸钾和硫酸-硫酸银等强腐蚀性试剂容易挥发和吸收湿气,需要定期更换。更换周期因使用情况而异,但通常建议至少每3个月更换一次。如果试剂更换周期已过,但还未进行更换,可能导致仪器内部受到污染。 2、管道检查:定期检查仪器内部的管道是否畅通,如有堵塞现象应及时清理。可采用软刷或棉签清理管道内壁,确保管道内无残留物。如果管道内有明显的残留物或堵塞现象,说明仪器需要清洗。 四、测量误差与校准 1、测量误差:如果COD测定仪在连续多次测量中均出现较大的误差,且这种误差无法通过调整仪器参数来消除,那么很可能是仪器内部受到污染或磨损导致的。此时,需要进行清洗或校准。 2、校准报告: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COD测定仪送往国家计量院进行校准。计量院会为企业出具一份校准报告或检测报告,如果报告中显示仪器存在较大的误差或偏离标准值,那么说明仪器需要进行清洗或维修。 五、清洗与维护建议 为了确保COD测定仪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建议定期进行清洗和维护。具体做法包括: 1、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仪器和试剂瓶,确保无残留物。 2、使用干净、柔软的布轻轻擦拭仪器表面,防止灰尘和污渍的堆积。 3、定期进行仪器内部的清洁和维护,如清洁光源、清理探头等。 4、定期更换强腐蚀性试剂和蠕动泵管等易损件。 5、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校验,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判断COD测定仪是否需要清洗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通过观察仪器表面和内部、校验仪器准确性、检查试剂更换与管道情况、测量误差与校准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可以及时发现仪器存在的污染问题并进行清洗和维护。这样可以确保COD测定仪的持续准确运行,为水质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