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氰化物测定仪的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对于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人员的健康十分重要。以下是对这些规范和注意事项的详细阐述: 一、操作规范
准备工作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实验室常规的防护服、手套、眼镜、面罩等,确保实验人员的人身健康。 检查仪器状态:确认氰化物测定仪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检查电源和地线是否接好,仪器盖子是否盖紧,并排除异常情况。 准备试剂和配件: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如硝酸银、硝酸钾等)和仪器配件,检查试剂的保质期和保存条件。 仪器预热 预热时间和温度根据仪器型号和厂家要求设定,一般预热时间在1030分钟之间,温度通常设置为常温或稍高,但热板加热温度应在7580℃之间。 样品处理 样品准备:包括样品的收集、保存和处理。收集样品时要注意避免污染和样品损失,保存样品时要选择适当的容器并保存在低温条件下,处理样品时则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如溶解、稀释等。 取样操作: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环境下进行,避免气味浓重的样品与仪器接触。使用专用的取样棒或移液器取样,避免用手直接接触样品和试剂。 检测操作 仪器校准: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仪器校准,使用标准氰化物溶液或标准气体进行调试。 参数设置:根据监测需求设置相应的参数,如检测范围、报警值等。 启动仪器:将样品注入分析仪中,启动仪器并选择适当的检测模式和参数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实时观察仪器显示的数据,注意报警指示,如果超出正常范围,及时采取措施。 数据记录 根据需要记录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计算氰化物浓度时,应将仪器读数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以得到准确的浓度值。 二、注意事项 防护 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实验人员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试剂溅到皮肤或眼睛上。 操作过程中应避免试剂的直接接触和吸入,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 试剂管理 试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使用试剂前,应检查试剂的保质期和保存条件,确保试剂的正常使用。 仪器维护 定期清洁和消毒仪器,避免沉积物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保养,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使用寿命。 仪器应放置于相对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之中,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废液处理 操作完毕后及时清洗仪器表面和试剂瓶子,将废液和废品分开收集。 废液中的氰化物含量非常高,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应按照实验室规定的废物处理方式处理。 异常处理 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现仪器异常或故障,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参考手册进行排查。 如无法解决问题,应及时联系厂家或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实验室氰化物测定仪的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涉及多个方面,实验人员应严格遵守这些规范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人员的健康。
|